六年级下册语文16课的预习(《鲁宾孙漂流记》)
六年级下册语文16课的预习(《鲁宾孙漂流记》)
要写作年代、好词的意思、好句的体会······(越详细越好)
1.课文简说.
《鲁滨孙漂流记》是一部长篇小说,本课内容由梗概和精彩片段组成.
《鲁滨孙漂流记》叙述十七世纪有个叫鲁滨孙的英国人,在航海中遇险,孤身一人流落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为了战胜死亡,他依靠破船上剩下的一点生产和生活资料,同大自然展开了顽强的斗争.每做一件事,都要遇到很大的困难,但他经得起失败的考验,凭着艰苦的劳动,成功地在荒岛上建起了房舍,开垦了农田,营造了羊圈,使荒岛面貌有了改变,他的生活也有了改变.经过二十八年多的孤苦生活,他终于脱险,返回故乡.
梗概按鲁滨孙历险的时间顺序记叙,写了“遇险岛上”“建房定居”“养牧种植”“救‘星期五’”“回到英国”,突出了鲁滨孙恶劣的生存环境,表现了他不畏艰险、机智坚强、聪明能干的特点.
精彩片断写的是鲁滨孙初到岛上的生活状态和面对现实的思考.片段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前半部分写鲁滨孙在岛上的忧郁而寂寞的生活:初到岛上,鲁滨孙由于缺乏纸笔,就用刀子刻在柱子上记录时间;从船上虽得到了不少东西,但缺少的东西还不少;工具的缺乏使他建木栅栏围墙的工作非常吃力;每天要为自己寻找食物.后半部分,是鲁滨孙对自己目前的情形和环境的理性思考:他把自己的幸与不幸、好处和坏处公正地排列出来,找到了值得感谢的东西,对自己的处境稍稍有了好感,然后开始知足安命,一心一意安排自己今后的生活.
鲁滨孙在严酷环境中心里的斗争,是这个片段的重点,这也是他身处绝境能知足安命、勇敢地生活下去的力量所在.
选编本文的目的,一是通过阅读课文,使学生了解外国名著的内容,了解人物遇到的困难及战胜困难的办法,关注人物的命运,体会人物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二是激发学生读整本书的兴趣.
教学重点是了解名著大意,体会人物的人生态度,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欲望.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鲁滨孙给他救下的野人取名“星期五”.
鲁滨孙救下野人的时间正好是星期五,所以他给野人取名“星期五”.这个名字,与鲁滨孙一贯对时间的重视是有关的.在原著中,有很多关于时间的记录,他记得是“9月30日”来到海岛,上岛十一二天后,想到用刀子在大柱子上刻斫痕来记录年月日……所以给野人用时间取名字,也在情理之中了.
②现在我要开始过一种世界上闻所未闻的忧郁而寂寞的生活了.
这句话正是鲁滨孙孤岛生活的写照.他所要过的生活是从未听说过的,他的心情是忧郁和寂寞的.一人置身于孤岛,可以说,鲁滨孙面对的困难除了吃穿住的窘迫,还有孤寂和绝望.如何战胜心灵上忧郁和失望,是他能否在岛上活下去的关键.
③我并不想它替我衔什么东西,也不想它替我做个什么伴,我只想它同我说说话,它却办不到.
在孤岛上有一只狗在身边,应该说是一个很好的伴儿.鲁滨孙这样说,是他极度寂寞的表现.人是需要交流的,这种想法太强烈以后,就希望身边的狗能开口说话.这也反映出鲁滨孙的孤寂和无奈.难怪后来鲁滨孙遇见“星期五”时,有这样的描写:“但是,此刻那头一个被击昏的人苏醒过来了,我就指着他,让被救的野人看.这个人马上对我说了一串我听不懂的话,我感到说不出的亲切,因为这是我来到荒岛上二十五年以来头一回听见人说话的声音.”
④总起来说,事实证明,我当前的不幸处境,是世界上很少有的.可是,即使在这样的处境中,也有一些消极的东西或积极的东西值得感谢.
这段话要结合前文鲁滨孙把流落荒岛的“幸”和“不幸”排列出来来理孤身一人,流落荒岛,艰险重重,是大不幸,是消极的东西,可是,比起葬身大海的伙伴,还是幸运的,毕竟还活着,活着就有希望,所以应该心存感激.这句话是鲁滨孙“知足安命”思想的集中体现.
⑤我希望世上的人都要从我最不幸的处境中取得一个经验教训,这教训就是:在最不幸的处境之中,我们也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从而找到聊以自慰的事情.
这句话是鲁滨孙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的集中体现.他之所以能孤身荒岛28年,跟他这种生活态度有密切的关系.他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使自己能理智地面对现实,从绝望中看到希望的火花,从而得到内心的安慰,获得坚持下去的勇气和信心.这种生存的勇气和经验,对于处在现代社会的人们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启示.
(2)对词语的理解
畜养:饲养动物.
圈养:放在圈里饲养.本文指鲁滨孙把山羊放在圈里饲养.
教化:用伦理道德等约束和引导人,使人受到教育和感化.本文指鲁滨孙教“星期五”说英语和学习文明人的生活习惯等,试图把“星期五”从野人变成文明人.
知足安命:对已得到的感到满足,安于命运对自己的安排.
聊以自慰:姑且用来安慰自己.
二、教学目标
1.阅读作品梗概,浏览作品精彩片段,了解大意.
2.关注人物命运,体会鲁滨孙不怕困难、顽强生存、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3.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