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剧《晏子使楚》 (超级搞笑)
课本剧《晏子使楚》 (超级搞笑)
《晏子使楚》课文理解和分析
1、晏婴在这场外交斗争中巧妙地运用了类比的手法,其中把“淮南”比为_齐国__,把“淮北”比为_楚国_;把“橘”比为_不盗之民__,把“枳”比为_盗者__.
2、晏子:是一个爱国、机智善辩、不卑不亢的政治家、外交家
楚王:自作聪明、仗势欺人
3、用成语填空:
(1) 楚王以一齐人偷盗想证实“齐人固善盗”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晏子的回答内容正与成语近墨者黑 的旨意相似.
(2) 用三个成语形容晏子:随机应变、义正辞严、不卑不亢
(3) 楚王有什么可取之处:自知之明
(4) 用一个成语概括故事的结局:自取其辱
(5) 课文中包含的成语: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从这句话中提炼出的成语:逾淮为枳、橘化为枳、南橘北枳.再写出几个与“南橘北枳”结构相同的成语:南腔北调、南征北战、南辕北辙.
(6) 解释成语:逾淮为枳、橘化为枳:由于环境的影响而品质变坏.所包含的道理:环境能影响人、改变人.(近墨者黑)
(7) 填写歇后语:晏子使楚——不辱使命
4、举出历史上著名的外交故事:蔺相如完璧归赵、诸葛亮舌战群儒、唐雎不辱使命
5、“水土异也”、“楚之水土使民善盗”中的“水土”意义有何不同?
前者指地理环境,包括土壤、气候、温度等;后者指民风、社会风气.
6、晏子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目的是想说明什么?
说明百姓生长在齐国不偷盗,一到楚国就偷盗是因为楚国的水土使人喜欢偷盗,反击楚王“齐国人本来就喜欢偷盗”的发难.
7、结合你所了解的知识,说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种现象的原因.
植物的生长受到环境(温度、土壤等)的制约和影响.
8、说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所包含的道理:环境能影响人、改变人.(近墨者黑)
9、晏子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目的是想说明什么?
说明百姓生长在齐国不偷盗,一到楚国就偷盗是因为楚国的水土使人喜欢偷盗,反击楚王“齐国人本来就喜欢偷盗”的发难.
10、楚王为什么想侮辱晏子?采用什么方式?晏子又是怎样回击的?结果怎样?
(1)因为晏子是“齐之习辞者”;(2)诬齐人为盗;(3)用类比的方法进行回击(或机智设喻进行回击);(4)结果:自取其辱、自作自受(成语);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偷鸡不成反蚀把米、聪明反被聪明误(歇后语、俗语)
11、楚国君臣是怎样安排计谋的?
先预设抓住齐人偷盗的情景,当晏子到的时候,故意带到楚王面前,以此影射齐人都善盗,从而达到侮辱晏子的目的.
12、“吏二缚一人诣王”的目的是什么?
想侮辱晏子,从而侮辱整个齐国.
13、晏子在楚国严词反击楚王的目的是什么?
维护国家的尊严和个人的尊严,打击了楚国的气焰.
14、“王笑曰”表明了他什么心态?
想侮辱晏子却自取其辱的窘态.
15、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晏子是怎么样巧妙应对楚王的羞辱的?
(1)晏子先退一步,假定被缚者是齐国人;(2)然后用类比的方法进行反驳,指出“橘化为枳”的原因是“水土异也”,由此推出“楚之水土使民善盗,晏子抓住其转化条件都是”水土异也“这一点进行类比,十分高明而巧妙,片言只语之间,晏子化被动为主动.
16、面对楚王的发难,晏子运用了高超的语言艺术既捍卫了国家的尊严,又不失礼节.请说说晏子的语言艺术高超在哪里?
(1)动作上:“避席”以对,显示其庄严的态度;
(2)语言上:掌握分寸,采用揣度、疑问的形式,用“婴闻之”留有余地,用“得无”“耶”使语气委婉,既维护了祖国的尊严,又不至于使对方过于难堪,以致损害两国关系;
(3)情感态度上: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义正辞严而又不卑不亢地折服了楚王,显示出高超的语言艺术.
17、有人说,晏子取得胜利,主要凭借他能言善辩,还有楚王的心慈手软,你觉得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最根本的原因是晏子把国家的尊严看得比什么都重,他勇敢的捍卫祖国的荣誉和自身的尊严.
18、你认为楚王侮辱晏子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
善意.因为从“晏婴,齐之习辞者也”“吾欲辱之”可以看出楚王是试探晏子是否真的善于辞令,并且从“王笑曰”可以看出晏子反驳后楚王没有发怒.
(或者回答:恶意.他不仅仅侮辱晏子,更想侮辱齐国.因为楚王羞辱晏子是经过周密部署的,且目的是想借羞辱晏子达到羞辱整个齐国的目的,从“齐人固善盗乎”可以看出.
19、人们常说:“外交是没有硝烟的战场.”在这次“战斗”中,晏子大获全胜,请说说他取得了哪些胜利?
既维护了自己及国家的尊严,又没有影响两国关系,且让不可一世的楚王自取其辱.
20、学了本课之后,你有哪些启示?
从楚王的角度:(1)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2)应把聪明才智用在正道上.
从晏子的角度:(!)人应该有真才实学,这样才能随机应变;(2)面对不怀好意者,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不局限于四点,其它答案,只要符合文意也可)
21、楚王为何要在酒酣之时让左右“缚一人诣王”?
先制造和睦气氛来消除晏子的防备,然后出其不意地进行刁难,目的是使他措手不及,难以应答,达到羞辱的目的.
22、你认为晏子能够击败楚王的原因有哪些?你还知道他的什么故事?请写出一个.
(1)主要原因是晏子以国家尊严为重,有非凡的勇气,机智善辩.
(2)故事:小人出使小国;出使狗国;晏子二桃杀三士;晏子谏因鸟杀人;等等
23、指出下列各句说话人的情态.
(1)王曰:“缚者曷为者也?”以势压人、故做姿态
(2)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从容不迫、应对自如
(3)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自取其辱、苦笑遮掩
24、楚王与臣下密谋策划侮辱晏子,晏子用类比的方法进行反驳后,楚王为什么笑着说“圣人非所与熙
也,寡人反取病焉”?
楚王无法解释被缚者入楚为盗的原因,自作聪明,结果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只得自我解嘲,低头认输.
25、请你对晏子的外交语进行简要的分析评价.
注意把握分寸,十分确定的反击对方,语气委婉,但义正词严又不卑不亢的维护了国家的尊严.
《晏子使楚》基础练习
一、填空:
1.本文选自 《晏子春秋》,字 平仲名婴 . 春秋 后期著名的政治 家,以有 政治远见 , 外交才能和作风朴素闻名于诸侯.
2.本文通过 晏婴出使楚国,挫败楚王诬齐人为盗的阴谋的故事,表现了 晏婴机智善辩,热爱祖国 .
3.该文在刻画人物形象时成功地运用了多种方法,将人物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如通过设计反映了楚王仗势欺人的形象.
4.晏子挫败楚王君臣是运用了 类比推理的方法,楚王所设计谋是 诬齐人为盗,其原因是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其目的是显示楚国的强大 .
二、注音:
晏婴(yàn ) 辱(rǔ ) 缚( fù ) 赐( cì )酣( hān )诣( yì )曷(hé )
橘( jú )枳( zhǐ )徒( tú ) 耶(yé)熙(xī) 寡人(guǎ ) 焉( yan )
三、翻译:
晏子将要出使到楚国去,楚王听到这个消息,对手下的人说:“晏婴是齐国的善于辞令的人,现在将要来了,我想侮辱他一下,用什么办法呢?”手下的人回答说:“当他到来的时候,请允许我们绑上一个人从你面前走过.大王就问,这是做什么的?我们就说,是齐国人.大王再问,犯了什么罪?我们就说,犯了偷窃罪.”
晏子来了,楚王请晏子喝酒,喝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个小官吏绑着一个人走到楚王面前.楚王问:“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小官吏)回答说:“(他)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楚王瞟着晏子问道:“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窃吗?”晏子离开了席位回答道:“我听说过这样的事: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北就变成枳了,只是叶子的形状很相象,它们果实的味道却完全不同.之所以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是水土不同.现在老百姓生长在齐国不偷东西,一到了楚国就偷起来了,莫非楚国的水土使得老百姓善于偷东西吗?”楚王笑着说:“圣人是不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四、解释下列多义词
楚王闻之 代词,代“晏婴出使楚国”这个消息何为者也做
婴闻之代词,这样的事,代“橘生……味不同”为其来也相当于“于”
吾欲辱之 代词,代晏婴生于淮南则为橘变成,变为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的生于淮北则为枳变成,变为
缚者曷为者也做
齐之习辞者也 熟练
学而时习之 温习 齐之习辞者也 判断语气词
益习其声 习惯 齐人也 判断语气词
何以也 疑问语气词
缚者何为者也 疑问语气词
为其来也 表停顿,不翻译
水土异也 判断语气词
圣人非所与熙也 判断语气词
五、解释下列词语的古今意思
古义:现在 古义:犯罪
今方来 何坐
今义:今天 今义:与“站”相对
古义:它们的果实古义:辱
其实味不同寡人反取病焉
今义: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实际上今义:疾病
古义:近旁的人,这里指近侍 古义:表……的原因
谓左右 所以然者何
今义:表方位.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六、找出通假字
缚者曷为者也?曷 通 何什么
圣人非所与熙也.熙 通 嬉开玩笑